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
Previous Page  28 / 34 Next Page
Information
Show Menu
Previous Page 28 / 34 Next Page
Page Background

第 28 頁

活版印刷 鉛形塑的年代

不過當年的著作權概念並不普及,許多鑄字行紛紛複製風行的正楷字體,加上風行就只

有一種字體,想要排版多一些變化,就得再到其他家去購買,並不方便,生意於是開始走下

坡,在 1968 年時正式歇業。

.

《中南鑄字翻身崛起》

創立於 1928 年的中南鑄字廠也是當時知名的鑄字

行,在第二代朱老闆接手經營後,開始思索正體中文

楷書未來發展的可能性,也認為一昧的複製實在不妥,

於是他採用了風行字的優點,重新整修了一套新的楷

書,製做成鋅版,再送到日本雕刻成銅模。

負責雕刻的日本公司看到這套字,非常中意,開

出免費幫他雕刻並以複製一套字體稿留存在日本為條

件。當時一套銅模造價要 300 萬臺幣呢!可是朱老闆

並沒答應。

後來中南靠著這套字,加上擁有全臺首部電動鑄

字機,生產速度快,又可以買到不同字體,便躍升為

臺灣最大的鑄字行了。

《日星又新,以文創延續活字未來》

和大家一起走過臺灣活版印刷輝煌年代的「日星」,是現在全臺唯一持續經營的地方。

老闆張介冠先生看著這個行業盛行與脈絡,一心想把活版印刷的文化傳承下去,於是成立了

「臺灣活版印刷文化保存協會」,讓日星鑄字行結合文創觀光,得以持續。

雖然時代與科技的進步,讓印刷的生態有的大幅度的變遷,活版印刷的沒落也是不可逆

的事實,但即使是科技發達的現代,日星的存在卻吸引了許多志工的投入,努力維持臺灣活

版印刷的生命,也一同見證了印刷的歷史與鉛字文化的發展。

○電動鑄字機照片。

○日星鑄字行老闆張介冠先生(中)與科工館研究人

員合影。

○日星鑄字行的鉛字與字架依然持續的在使用。